your case, my case | 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体验中荷跨文化设计交流

无论在世界何处,我们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设计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以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然而,设计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地理或文化的限制。在今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9月12日至17日举办的中荷工作坊上,你将会被邀请踏入设计的世界中,见证不同文化弥合的过程,体验1+1>2的交流成果,感受跨文化设计的力量。

荷兰驻华大使馆将在北京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以及其他分会场举办6场工作坊,与6队中荷设计师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的可能性。设计师会各自携带一件随身行李箱,里面装满了代表着他们设计过程的物品。在中荷工作坊上,两两一队的中荷设计师将面临着挑战——通过有效地选择和交流,将他们的随身行李箱合二为一,最终呈现出一个全新整合的设计行李箱,该挑战象征了跨文化设计交流的过程。

弥合跨文化差异

许多活跃在创意产业,尤其是建筑和平面设计领域的荷兰设计师已经找到了进入中国的途径。尽管语言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创新是荷兰和中国设计师共同的语言。对于荷兰设计师来说,重塑现有模式和解构社会挑战一直是关键:设计的初衷是什么?如何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可持续?设计如何在日常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而与此同时,飞速发展的中国造就了新一代设计师,他们基于中国文化脉络,通过最新的技术进行不断地创新。

通过举办这些工作坊,我们旨在挖掘荷兰和中国设计师协同合作的潜力。设计是一种全球性的语言,通过促进平等对话,我们可以定义新的跨文化工作方式。我们认为把不同文化的不同设计思维结合起来,就能找到解决当今挑战的方法。今年,通过专业评委会的选拔,确认了以下6组荷兰设计师以及设计团队将参加中荷工作坊活动:Pink Pony Express,Servies,Frank Havermans,Gerald van der Kaap,Justus Bruns和Space& Matter。

荷兰&北京国际设计周

荷兰非常重视创意和创新,特别是在创意产业方面。荷兰设计从不固步自封。通过共同创新,我们可以为塑料垃圾、城市化或科技等全球性挑战提出明智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为了做到这一点,荷兰创意产业创造了具有社会影响的跨领域解决方案,例如使用可回收材料等。北京国际设计周欢迎中国与荷兰的创意人士参与其中。